如果欧洲阻碍中国投资 英媒:我们当然要表示欢迎

来源:欧洲时报作者:木槿 编译


【欧洲时报11月1日木槿编译报道】一周之内,德国政府先是叫停中国投资者对德国半导体设备供应商爱思强的收购,之后又阻挠照明公司欧司朗将子公司出售给中国人。新一轮对中国投资者收购行为的恐惧似乎正在德国蔓延。英国《每日电讯报》10月31日发表文章称,中企收购跨国公司不过是全球资本流动的正常表现,英国欢迎欧洲拒绝中国投资,并期待与中国继续密切经贸往来。

“他们正在抢购我们的关键产业;他们在剽窃我们的技术和品牌;他们在挖空我们的产业基础,夺走就业岗位和技能。如果我们任其发展,经济会遭遇风险,不久后我们的安全都无法保障。”《每日电讯报》称,随着中国加紧部署对欧投资,人们又听到了老生常谈的贸易保护主义论调,尤其是德国。如果德国对中国设立投资壁垒,其他的欧盟国家肯定也会跟着做。

文章指出,这种言论完全是捏造出来,三十年前欧洲也对日本投资发出过类似的警告,对其他新兴经济体也是一样。如果欧洲其他国家也对中国投资说不,英国就迎来了商业发展的新机遇,欧洲的损失很快就会成为英国的收获。

随着中国经济的扩张,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是必然是趋势。韩国企业20年前就完成了这一步,日本人30年前也是这样做的,而在此之前还有美国和德国的跨国公司。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低成本生产。

中国企业正在逐步建立自主技术和品牌,有时他们会从零开始探索,但通常他们希望收购已经具备技术和品牌的企业。这就是全球资本的运作方式,并无可非议。然而,德国对中国投资的评论听起来却像是一部阴谋恐怖片。德国经济部长加布里尔反对将德企卖给中企,呼吁所有欧盟国家对中国投资设限。近期德国政府阻碍中企收购,则是把口头警告转变为切实行动。

这一趋势也开始在德国主导的欧盟内部蔓延: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宣布将深入调查中化集团对瑞士农药种子集团先正达的收购案。加布里尔关于对中企收购设限的倡议可能也不会受到反对。

作者指出,如果英国足够聪明的话,就会发现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英国应该做些点心,沏壶花茶,让中国投资者感到宾至如归。中企已经收购了福来德百货、披萨快递、维他麦、Gieves & Hawkes、莫里斯车厂等诸多英国企业。近年来,中国还对英国足球俱乐部产生浓厚的兴趣。据德勤统计,英国是中企第二大收购目的地,仅次于德国。

第一, 随着中国日益强大、希望生产价值更高的品牌货,中企很自然也会收购其他企业,追求市场形象和企业历史。这些无法一蹴而就,只能从其他经济体购买,然而我们的产业不会受到损害,只会有所增强。

第二, 没有人受损。关于“国家安全”的言论其实都是保护主义的体现,任何产业都能自称“战略产业”,但其实这意味着对竞争的拒绝。

第三, 中国是否允许外资收购中企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中国市场还有很大开发空间,当前的收购规模有限,外资无法保证收购将带来更多利润,也无法保证收购价格的公正合理。经济学教材都讲过,即便另一方不提供回报,自由贸易依然有利可图。

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对在全球扩张的日本企业设立壁垒,而英国则是对他们敞开大门,是我们有了欧洲最成功的汽车工业。英国的汽车生产量与法国持平,正在追赶德国,出口汽车比例占77%。如果英国欢迎中国投资,那么英国将会引领半导体、电器、服装、家具等各个产业。中企会收购英国企业,让它们更加成功,将他们融入和引领世界。